2021Activities

首届“中国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2022年1月15日,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主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承办,南方科技大学协办的“中国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陈方常务副主任、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主席孟小峰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陈方常务副主任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与使命。会议安排了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已经国家空间数据智能战略报告撰写研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参观考察等环节。

WAMDM博士生王雷霞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交流
在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的推荐下,WAMDM实验室博士生王雷霞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王雷霞在交流期间将跟随香港理工大学胡海波老师、叶青青老师学习,就混洗差分隐私问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WAMDM实验室在隐私保护研究方向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并与很多国际研究团队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和真挚友谊,并就当前的很多研究问题取得了突出的进展。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带领的WAMDM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等多所高水平大学保持密切合作。近年来实验室已有多人赴港、赴美交流,博士生王雷霞此举将进一步加深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的交流合作。

实验室参与组织CAAI第六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
2021年12月9日至11日,CAAI第六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BDSC 2021)在重庆、上海、北京三地、“线上”与“线上”同步的方式成功举办,圆满结束。孟小峰老师担任会议主席,出席北京分会场会议。
12月9日上午,BDSC2021顺利开幕,社会计算社会智能专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致辞,孟教授首先代表专委对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同学表示感谢,并对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及相关会议筹备组织人员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孟教授重点介绍了专委的宗旨、目标与特点,期待更多专家学者加入到专委中,为建设“有仁、有信、有情”的学术共同体而不断努力。
开幕式期间,孟小峰教授代表专委发布了《中国社会计算发展报告》,该报告是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在洛阳战略研讨会的基础上,组织撰写工作组,历经香山研讨会等多轮打磨,最终完成。报告分析了社会计算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社会计算国内外发展状况,揭示了社会计算发展的中国优势,指明了社会计算的发展趋势。孟小峰主任指出,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未来将致力于找出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促成研究范式转变,树立交叉学科典范,加强社会计算人才培养,促进学术共同体建设,推动社会计算快速发展。

全国社会计算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9日全国社会计算大赛决赛于线上成功举行。该项赛事于2021年5月启动,历经六个月激烈角逐,经过多次评选,六支队伍进入决赛。最终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的队伍“飞椋”与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队伍“上外贸冬奥会社计团队”荣获一等奖。
全国社会计算大赛以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宗旨,以实现“构建疫苗屏障、分区分时控制”为总体目标,期待进一步促进社会计算的发展、普及与应用,从而提升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大赛结果将于第六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会会议(CAAI BDSC2021)发布。

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被评为2021年度优秀专委
频繁出现的疫情给专委各项工作带来了不少的挑站。专委秉承“致力于创建有仁、有信、有情的学术共同体”的宗旨,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指导下,在全体专委委员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在此次学会组织的专委评选中,后来居上,一跃成为优秀专委!
2021年专委工作亮点颇多:专委会员翻倍增长,拓展学会发展领域;紧密配合学会工作,高质完成学会任务;发布前沿智库报告,引领社会计算发展;树立学科交叉典范,打造学会交流品牌;专委活动日益规范,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顺利结题
2021年12月,孟小峰教授主持、WAMDM实验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移动用户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共享理论与方法》(2020.1-2021.12,83万元,项目号61941121)顺利结题。
本项目以移动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共享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针对移动用户的隐私分析和保护框架,具体包括移动用户隐私量化分析、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移动用户隐私保护方法和基于透明的安全数据共享机制。研究成果将用于搭建移动用户场景下的隐私保护原型系统,并以移动通信领域为应用示范,以验证所提出的保护方法和共享机制在真实数据上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为移动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共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方法、技术支撑与新的思路。

《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通讯》创刊
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以致力于发掘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致力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范式转型,争做学科交叉的典范,致力于创建有仁、有信、有情的学术共同体为目标。
为了方便大家对专委的了解,专委创办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通讯,并于第一期刊登2021年度专委工作总结,供广大读者阅览。

CCF数字图书馆编审委员成立会议在京举行
2021年11月8日,CCF数字图书馆编审委员成立会议在京举行,来自CCF专业委员会、高校图书馆、出版社及学会期刊的14名首批数图编审委员会委员和CCF秘书长唐卫清、副秘书长王新霞通过线上、线下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唐卫清秘书长为孟小峰教授办法主任聘书,首届编审委员会主任孟小峰教授现场为委员会委员办法聘书,委员依次阐述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看法。会议最后,由孟小峰教授代表首届数图编审委员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公布了近期将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他表示数图已经有了一些资料积累,目前更重要的是寻找“出口”,需要委员们共同努力将这些有价值的“原材料”加工成受众感兴趣的“佳肴”。

实验室参与组织第29届ACM SIGSPATIAL大会
2021年11月2-5日,第29届ACM SIGSPATIAL会议首次在北美之外成功举办!孟小峰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并线上参加会议。ACM SIGSPAT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ACM SIGSPATIAL)是计算机GIS方向一年一度最有影响的国际会议。SIGSPATIAL 2021创新性设置了main track和local track双轨同时进行,改变了传统单轨道模式,增加了讲者与参与者的互动。Main track包括2个来自工业界的主旨报告,8个分会论文报告,13个workshops,GIS CUP等。Local track特别邀请了泛在无线感知、智慧城市、地理、交通科学、社会治理等方面的3个主旨报告,17个特邀报告和2个讲习班,力图促进推动空间数据的研究范式及空间智能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虽然local track由于疫情原因没有能在北京线下举办,但是通过大会组委会、受邀嘉宾和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得大会在线圆满举行!
11月3号上午ACM SIGSPATIAL 2021正式拉开帷幕,大会共同主席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致辞介绍了本次会议的基本情况,并感谢大家对ACM SIGSPATIAL的支持。大会程序共同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谢幸博士汇报了第29届ACM SIGSPATIAL论文收录情况。本次会议共收到了195个有效投稿,录取了34篇研究型论文、6篇系统和工业论文、37篇短文以及14篇系统展示论文。GISCUP 2021吸引全球2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1172支队伍合计1296名研究人员参加,最终7支队伍脱颖而出,其中6支均来自中国。

孟小峰教授受邀组织CAAI 2021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融合专题论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正成为我国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解决国计民生中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1年1月印发通知,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之后新设置了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
交叉是基础学科的延伸,是创新发展的源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在2021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认为,交叉赋能是一个大的命题,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最关键的特征。2021年10月13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主任孟小峰教授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王国胤教授召集了五位知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融合进行了深入研讨,吸引了3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

实验室邀请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张焕晨交流
张焕晨助理教授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方向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索引/过滤数据结构、数据压缩和云数据库有特别兴趣,2021年荣获SIGMOD Jim Gray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张焕晨助理教授此次就“Memory-Efficient Search Trees for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与实验室师生进行深入交流。

孟小峰教授受邀参加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今年起进入“10年行动期”,其实施过程中一直面临数据缺失、指标体系研究不足、发展不平衡等制约性问题,其中对数据和方法的需求是最重要、最迫切的。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方法、技术和知识的分享,搭建技术促进机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全球学术交流平台,“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将于2021年9月6日至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为主题,将围绕数字丝路构建与SDG全球伙伴关系、SDG大数据应用创新示范、SDG评估前沿技术与信息平台、数字地球与可持续发展、地球大数据支撑SDG研究等专题进行系统性研讨。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刊发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题系列文章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21年第11卷第8期刊发了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题系列文章。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主任孟小峰为专题撰写题目为《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探索科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前言。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名誉主任王飞跃发表了题为《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从社会计算到社会智能》的前言
这次专题合计包括六篇文章,分别是孟小峰、余艳著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计算与社会计算智能展望》;吴超、罗双著的《面向复杂社会的多智能体仿真建模》;许小可、吴晔、李永宁、刘肖凡著的《社会媒体数据驱动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算计》;杨芸榕、曹志冬、赵鹏飞著的《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措施有效性的效果评估》;于硕、夏锋著的《学术社会网络挖掘关键技术进展》;王晓、李娟娟、王飞跃著的《智能区跨链:数据与知识双向驱动的平行决策方法》。
这六篇文章既有对社会计算和社会智能的发展、演变和范式转变的详细介绍,又有社会计算和社会智能的理论和应用分析,是对当前社会和社会智能领域最新前沿科技及其应用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社会应用价值。

孟小峰教组织ACM TURC 2021“空间智能与城市计算”高端论坛
2021年7月30日至8月1日,第四届ACM中国图灵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ACM中国空间分会(ACM CHINA COUNCIL SIGSPATIAL CHAPTER)在大会上成功举办了题为“空间智能与城市计算”的高端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受邀担任论坛主席。
论坛特别邀请了多位国内外重量级专家聚焦空间、城市、人、智能等相关话题进行主题报告。内容精彩纷呈,全程线上直播;线上线下百余人参与,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这是分会在中国图灵大会上的首次亮相,开了个好头!论坛共包含2个线上特邀报告、3个现场特邀报告、以及圆桌论坛。

孟小峰教授组织《中国社会计算发展报告》研讨会
2021年7月17日下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负责的《中国社会计算发展报告》(简称“《报告》”)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人员包括专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专委名誉主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专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专委副主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齐佳音教授,专委秘书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王晓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曹志冬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余艳副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吴联仁博士,集智俱乐部黄华津博士,专委副秘书长、洛阳师范学院马友忠副教授。会议由专委秘书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王晓副研究员主持。
孟小峰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报告》的撰写提出了总体要求。中科院自动化所曹志冬研究员对《报告》的整体完成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余艳、吴联仁老师等各章编撰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目前的撰写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王飞跃教授、周晓林教授、齐佳音教授、黄华津博士对《报告》提出了具体意见。
最后,根据汇报情况和各位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报告》的修改目标和进度安排,确保按时推出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社会计算发展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刊发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研究成果
2021年7月17日下午,2021年6月10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21年第三期)在首要位置刊发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的研究成果《社会计算的重要议题与新范式》,这是专委确立以树立交叉学科典范为发展目标以来的重要成果。
本报告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二级组织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上刊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理论和学术内部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合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三大期刊,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每期印刷750份,专供中央政府决策部门和科研主管机构做决策参考。很多人文社会科学院校将《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列为权威刊物。
2021年3月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交叉学科战略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专委组织大家把发言报告凝结成为有观点、有体系的研究成果,力图为国家相关领域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打造一种专委新学风,即由过去只落在“口头上”转变为要落在“纸头上”,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开创专委活动新形式!
《社会计算的重要议题与新范式》报告包括三个部分,即首先概述社会计算的发展演变;其次重点论述社会计算的重要议题,分别是数据伦理治理、开源平台管理、人与社会的拓展、迷失与重构、认知人工智能、复杂系统建模、仿真系统构建、因果关系推理、全球公共危机管理;最后展望社会计算面临的机遇和新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本报告由专委名义集体完成,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委员有孟小峰、黄匡时、梁玉成、齐佳音、吕欣、张辉、张江、周涛、周晓林、马友忠、王硕、余艳、李勇;同时得到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杨列勋、吴刚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

CAAI云论坛(西安站)——“数字社会的构建与转型”成功在线举办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承办,以“数字社会的构建与转型”为主题的“CAAI云论坛(西安站)”成功在线举办。论坛由贺力副教授和张子柯教授担任主席,Alex Pentland院士、边燕杰教授、傅剑锋教授、祝建华教授、叶信岳教授,5位海内外著名学者嘉宾共聚一堂,研讨数字社会在构建与转型中面临的基础性、前瞻性、批判性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超21万。

孟小峰教授主持第六届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筹备会
2021年5月28日,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带队对会议举办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到了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柏群教授和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国胤教授的热情接待,并表示感谢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对重庆工商大学的信任,一定全力支持,把会议办好。参会人员包括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副主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黄匡时副研究员,专委副秘书长、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友忠,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孜院长,重庆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唐亮贵院长,西南大学贾韬教授,重庆大学王志杰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毛小娟老师以及BDSC2021会务组人员。
在筹备工作会议上,孟小峰主任首先代表专委对重庆工商大学为会议举办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表示了感谢,总结了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在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宗旨和优势,认为,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凝聚了一大批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以在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好BDSC2021会议,促进社会计算交叉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的发展壮大。随后,孟小峰主任带领大家对BDSC2021会议细节逐项讨论和落实,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南山会议激发了很多灵感和思想,对BDSC2021会议和专委会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想法和共识,为专委会南山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

孟小峰教授受邀前往重庆工商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5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小峰应邀前往重庆工商大学交流,于南岸校区图书馆第一会议室作了题为“大数据数据库系统研究”的学术讲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唐亮贵、副院长秦华锋以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孟小峰从教授社会计算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以及国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等作了讲解。他介绍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目标和总体思路,指出了社会计算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次报告会还让与会人员了解了社会计算的最新动态,而且从技术和社会影响两方面,加深了大家对大数据的理解,激发了青年学生共同为数字时代的社会计算贡献力量的积极热情。

孟小峰教授受邀参加第287期双清论坛,做“复杂系统管理与数据智能方法”报告
2021年5月26-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287期双清论坛“复杂系统与管理”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信息科学部、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交叉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论坛主席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郭雷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北京交通大学高自友教授共同担任。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侯增谦院士、管理科学部主任丁烈云院士出席论坛并致辞。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刘作仪主持开幕式,来自管理、物理、化学、心理、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30余位高校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与会专家围绕“复杂系统涌现与演化规律”、“复杂系统调控机制”、“基于系统方法论的复杂系统管理”3个议题,作了6个主题报告和25个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复杂系统的涌现与演化机理、复杂系统管理的系统方法、复杂系统的治理、复杂工程系统组织管理与运行、多层次多尺度建模与仿真等相关基础理论、关键科学问题、共性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凝练领域急需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

Maintained by WAMDM Administrator() | Copyright © 2007-2017 WAMD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