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亮点

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交叉学科战略研讨成果显著
2023年4月8日,孟小峰教授参加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交叉学科战略探讨会”,并在广东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顺利召开。开幕式上孟小峰教授首先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和筹备表示感谢,简要介绍了专委会的发展历程、基本宗旨和发展规划,并对社会计算的发展给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孟小峰教授代表专委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关注专委会动态,共同促进社会计算交叉学科的发展。
会议包括了基于科研大数据的科学,指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挑战以及系统科学在理解信息时代社会形态方面的重要作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数据与软件系统”的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场景、核心功能和主要围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数字社会到智能社会的社会分化研究”的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数字社会、智能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二者的主要区别。对《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珠海战略报告》进行了解读,详细介绍了珠海战略报告的主题、主要内容、特点和撰写过程。孟小峰教授对珠海战略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指出年度战略报告是专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撰写组成员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战略报告进行进一步完善,努力奉献一份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战略报告。
会后,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召开了专委会工作会议。孟小峰教授首先对专委会前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专委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随后,是对专委会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最后,围绕专委会发展及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实验室参与组织第四届中国空间数据智能学术会议
2023年4月13-15日,孟小峰教授参加了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和ACM SIGMOD中国分会主办,江西财经大学承办,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虚拟现实(VR)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GPGIS)共同协办的第四届中国空间数据智能学术会议SpatialDI 2023。本次会议发布《空间数据智能与城市元宇宙》白皮书。该白皮书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牵头组织、空间数据智能与元宇宙领域的资深专家参与撰写而成,历经多轮审阅、修改、打磨后最终成稿。白皮书凝聚了专家组的共同努力,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也展现出了空间数据智能和元宇宙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支撑国家空间数据智能与城市元宇宙发展战略上的责任与担当。本次会议包含四个专题的前沿研修班《道路网络环境下的高效率最短路径计算》、《地理加权建模技术》、《聚类分析:多场景算法设计与工具包介绍》、《时空大数据智能管理与分析》。五个主旨报告、三个特邀企业报告、七个学术论坛、两个产业论坛、一个海外论坛、一个新星论坛和一个优博论坛。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数字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
2023年6月11日,孟小峰教授参加了在杭州成功举办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数字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承办,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执行。全场6个专题报告,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64余万次。本次论坛汇集了六位数字转型学界与业界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视角交流并分享了数字技术研究应用、数字经济创新、企业科学管理、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数字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的召开有助于推动数字转型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落地。

第八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2023年7月15-17日,孟小峰教授参加了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新疆工程学院共同承办,新疆大学、伊犁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共同协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八届全国大数据与社会计算学术会议(CAAI BDSC 2023)在新疆乌鲁木齐昆仑宾馆成功召开。7月16日大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主委、新疆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主任马华东,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摆晓宏,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哈里木拉提·阿不都克里木,新疆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冯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主任孟小峰先后为大会致辞。
孟小峰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专委向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希望专委会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学科交叉融合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专委会提出的社会计算4+8的建构体系,推动社会计算和社会智能向纵深发展,高质量发展。孟小峰主任表示专委会将立足本土,独树一帜,发挥国家优势(社会优势和数据优势),争取形成中国社会计算学科体系。本次大会由四位中外院士进行了特邀主旨报告《新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社会计算在环境经济管理中的几个研究案例》、《ChatGPT与社交媒体大数据研究》、《基于多维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会前开设四个社会计算前沿讲习班,深受欢迎。在4位中外院士特邀主旨报告后,大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9大专题论坛,重磅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进行了2场创新性圆桌论坛,平行开展了2场社会计算青年学者新星论坛,组织了社会计算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示,邀请了88篇入选论文作者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受到与会者的热情关注。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20多家单位、350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社会计算的前沿问题,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

《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获得2023年度
《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获得2023年度畅销新书奖
由孟小峰等编著的《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概念与技术》于2023年获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度畅销新书奖。《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概念与技术
》于2023年7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背景,从概念和技术的角度对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进行系统概述。首篇从历史与系统的角度介绍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的基础,后三篇分别侧重大规模数据收集、机器学习,以及数据治理中的隐私问题,介绍其相应的技术基础,总结当下的关键问题与技术方案。本书从全新的数据生态的角度介绍数据隐私与数据治理,以技术与算法的讲解为主,辅以案例,详略得当。

第二届“中国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2日,孟小峰教授作为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主席在北京友谊宾馆组织召开了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大会以“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为主题,研讨大模型对空间数据智能助力和在空间数据智能方面垂直大模型设计与训练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促进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相互交叉研究的理论、技术与应用。孟小峰教授,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大模型和空间数据智能的理解。本次研讨会有近200人参会,现场提问和讨论热烈。一天半的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包含:一个通用专题“大模型基本问题”,四个垂直领域特色的专题“城市大模型”、“空天遥感大模型”、“地理大模型”、“交通大模型”,三个论坛“圆桌论坛”、“青年论坛”、“执委论坛”以及poster展示。进一步促进空间数据智能研究的理论发展与应用,交流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

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2日,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主办的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召开。大会以“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为主题,研讨大模型对空间数据智能助力和在空间数据智能方面垂直大模型设计与训练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促进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相互交叉研究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本次研讨会有近200人参会,现场提问和讨论热烈。
会议伊始,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孟小峰教授做了简短开场白。他指出今天的会议在这个严寒的天气里显得十分温暖、也很特别!特别在于会议没有长报告,全部由短报告和密集的日程安排组成,表明这是一个由GIS+CS组成的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孟教授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大模型和空间数据智能的理解。“十几年前大数据突然蓬勃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不想十几年后大模型的到来仍然如此,只是我们略显从容!大模型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它将数据的复杂性转移到模型的复杂性中,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它的组织机理。”面对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孟教授用两句诗描述空间数据智能的意义所在:“空间作用于数据,告诉它如何计算;数据作用于空间,告诉它如何智能。”空间作用数据如何指导计算,数据作用空间如何涌现智能?似乎答案就在大模型!这便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主席孟小峰教授致辞
一天半的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主要包含:1个通用专题“大模型基本问题”、4个具有垂直领域特色的专题“城市大模型”、“空天遥感大模型”、“地理大模型”、“交通大模型”、1个panel、1个poster展示和2个论坛。
参会人员合照
专题1:大模型的基本问题
《大模型的基本问题》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谢幸博士主持。大模型正成为推动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专题中快手自然语言处理中心和音频中心负责人张富峥博士做了题为《「快意」大模型:理解信息,拥抱智能》专题报告,让与会者了解快手AI团队研发的「快意」大模型及其在商业和社会应用中的潜力。然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资深首席研究员秦涛博士展开了题为《构建科学大模型,助力药物研发》的专题报告,让大家看到如何将基础大模型应用于科学研究,特别是药物发现。大模型不仅能从海量生物医学文献中提取知识,还能预测蛋白质突变,并生成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分子。最后,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分享了题为《社会责任人工智能:跨科学探索与前景》的报告,探讨了如何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确保这些强大的工具能够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维护伦理和文化价值。
专题2:城市大模型
《城市大模型》专题由清华大学李勇副教授主持。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力、世界常识的掌握程度及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尽管通用大模型在多个领域都表现出卓越的能力,但其对城市时空问题的支持和理解力仍有较大空间。该论坛旨在集成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城市大数据,进一步通过整合城市的地理、结构和功能信息,使得对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支撑城市规划、智能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应用。专题聚焦城市大模型,研讨了大模型在城市时空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中的现状与挑战,讨论如何优化和定制大模型,以满足城市规划、建筑、交通等空间关系领域的特定需求,以及预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专题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教授、清华大学电子系长聘副教授李勇博士和维智科技董事长陶闯博士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专题3:空间遥感大模型
《空间遥感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少华研究员主持。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小时级的快速响应以及亚米级遥感观测大数据时代。遥感以电磁波为信息载体,极大拓展了人的感知能力。随着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遥感拓展到更加宽广的感知范围的同时,也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专题旨在介绍遥感大模型关键技术、方法及应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正超研究员分享了《遥感AI大模型初步认知与实践应用》,超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卢浩博士探讨了《遥感与GIS一体化智能技术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李家艺副教授讨论了《面向高光谱遥感大模型的数据基准与学习范式》,探讨空天信息遥感大模型的应用实践模式,发掘空天遥感大模型跃迁驱动力。
专题4:地理大模型
《地理大模型》由北京化工大学郭旦怀教授担任主持。大模型给地理问题求解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但如何将大模型与经典GIS结合,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之江实验室陈红阳教授展开了题为《GeoGPT地球科学大模型》的专题报告,从地理人工智能底座构建问题开始,探讨地理大模型知识库构建方法;武汉大学乐鹏教授展分享了题为《OGC地理人工智能样本语言国际标准》的专题报告,针对地理人工智能(GeoAI)样本数据的信息模型与共享服务,从样本模型层面、样本质量层面和样本服务层面进行了讨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禹文豪教授展开了题为《“理解时空,工具智能”——探索大模型与GIS结合的两项核心能力》,研讨了如何从时空理解的智能工具构建问题探讨了大模型与传统GIS结合。
专题5:交通大模型
《交通大模型》由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才智副教授担任主持。在交通领域,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轨道交通,我国均全球领先。在这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价值的、行业应用数据。由此产生的运营效率提升,以及针对用户的服务能力提升,都将是巨大的。巨大的机遇,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专题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姚尧教授分享了题为《地理基础大模型中的轨迹嵌入方法与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孙磊磊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基于海量时空轨迹数据的“九天 川流”出行大模型》,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勇教授分享了《基于超图神经网络的交通预测模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升各类服务的技术路径。
圆桌论坛
会议特别设置了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刘瑜教授主持,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清华大学李勇长聘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少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郭旦怀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才智副教授担任嘉宾,共同探讨大模型背景下的空间数据智能问题。刘瑜教授提出2个议题:“与目前流行的针对文本和图像的大模型相比,时空大模型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和“哪些重要的问题,可以依赖时空大模型解决”。受邀嘉宾分别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与现场嘉宾深圳大学乐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教授等进行了现场互动与热烈讨论。最后五位教授均在时空大模型发展上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并呼吁大家共同推进大模型相关工作进展。
青年论坛
青年论坛由深圳大学乐阳教授以及石家庄铁道大学潘晓副教授共同主持。该论坛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自2020年以来历届新星和优博奖获得者共10名讲者组成,分别分享了各自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2020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华中科技大学郑渤龙教授、2021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浙江大学陈璐教授、2022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厦门大学陈龙彪教授、2022年度SIGSPATIAL新星提名奖北京大学张帆教授、2023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华东师范大学胡吉林教授和2023年度SIGSPATIAL新星提名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雪教授;2020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清华大学徐丰力博士、2022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北京理工大学阮思捷博士、2023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浙江大学房子荃博士以及2023年度SIGSPATIAL优博提名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正阳博士。
可以看出,青年学者已经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和中坚力量。
执委论坛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分会分别来自GIS和CS的19位执委。执委老师们积极响应,促成了2个执委论坛。两个论坛分别由分会的副主席和副秘书长,即武汉大学的吴华意教授和桂志鹏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丁治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郑渤龙教授主持。虽然执委论坛被安排在12月2日上午,议程已接近尾声。但仍然有近百人参会。半天的深入交流,感叹时光短暂,意犹未尽,增进了GIS和CS领域执委间交流和相互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分会凝聚力和影响力。
Poster展示
为了充分利用学术机会,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增添设置了海报与展示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呈现研究成果的方式,促进与会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希望能够激发新的想法,发掘新的研究领域,为会议增添丰富性与互动性。海报由专家团队进行遴选,被接受的海报在研讨会现场进行了展示,并有至少有一名作者到达现场参加会议并进行展示讨论。会议共录用了11个海报。与会者利用茶歇时间,积极进行交流,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会议最后,参会代表们合影留念。至此,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圆满闭幕。

连续组织六期交叉学科学术沙龙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已经连续组织了六期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学术沙龙。分别是第一期: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实践与理论思考。孟小峰教授从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虚拟数字人未来的技术挑战,思考社会计算在虚拟数字人领域会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第二期:多学科交叉认识AIGC,ChatGPT对技术具有颠覆式的影响,生成性之后必然会形成合成性的或者系统性的主体,需要我们去规范或者制度性的建设;第三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第四期:生成式大模型的边界:社会治理的机遇和挑战。孟小峰教授提出大模型对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带来颠覆式影响,要解决大模型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唯有从更加底层的逻辑建立协同设计机制,才有可能探索形成大模型治理的有效范式;第五期:数字化人才培养。孟小峰教授认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在于提升全国民的数据素养和数据意识,而数据素养未来必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生产力的基础;第六期:数字社会背后技术、时间与人。孟小峰教授从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视角看嵌入在技术里的时间和人以及嵌入在时间和社会里的技术,以看到数字社会背后的“人、技术和时间”的动态复杂关系,从而促进大模型时代数字社会的更好发展。

实验室在CCF A 发表多篇论文
实验室博士生但唐朋在瞬态道路网络方向研究成果被顶会ICDE录用。这项研究针对最短距离查询在空间/时间方面非常昂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层次标记索引,它由分层图分区树和分层边界标记列表组成。这项研究首先使用分层图分区将整个道路网络拆分为分层子图,然后通过平衡树对这些子图进行索引。为了保留子图边界顶点之间的所有连通性信息,为每个叶节点构建了一个基于时间的距离反转文件。对于分层标注列表,只为边框顶点构造它,并使用它来加快查询处理速度。此外,还提出了标签传播更新,以管理权重变化时的标签更新。最后,针对给定查询顶点之间的不同搜索情况,提出了一种相位感知搜索算法,以保证查询效率。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所提建议在查询处理和索引维护方面的优越性。
实验室博士生王雷霞在本地差分隐私方向研究成果被顶刊TKDE录用。在大规模数据收集场景下,为保护用户的隐私,本地差分隐私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在用户本地引入过多噪声,导致数据效用低,极大地阻碍了它的现实应用。这项研究对集值数据进行研究,即考虑每个用户都有一组(可变大小的)值,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统计这些值的频率。该问题的关键挑战在于——每个用户集的大小不同,并且可能与域大小一样大。无论是在的阈内扰乱每个用户的集值,还是以隐私预算分别扰动用户持有的每一个值,都会造成明显的效用损失。这项研究提出了EPS²框架。基于该框架提出了三种协议:ESS-BP、PSS-VP和PSS-AP,充分利用了采样和洗牌的双重隐私放大。这三种协议独特的采样策略和扰动机制导致了不同的隐私放大界限和优化的效用。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协议的有效性。
实验室博士生毕业生,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叶青青在数据隐私与安全方向研究成果被顶会TDSC录用。为了解决隐私问题,有人提出了本地差分隐私技术,让不受信任的收集者能够获取敏感用户数据(如位置、健康和财务数据)的准确统计估算,而无需实际访问真实记录。由于键值数据是一种非常流行的 NoSQL 数据模型,因此有一些文献研究了基于 LDP 的键值数据的统计估算。然而,这些工作仅支持较小的键空间、固定的密钥收集范围、难以选择合适的填充长度以及高昂的通信成本。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机制 PrivKVM 作为基于 LDP 的键值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优化和高度完整的解决方案。估算的优化和高度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首次在基金委旗舰刊发文
“空间数据智能与城市元宇宙”一文在国家基金委旗舰刊FR线上刊出。2023年12月28日,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组织撰写的《Spatial Data Intelligence and City Metaverse: a Review》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文刊《Fundamental Research》正式刊出上线。该成果是在2023年4月举办的SpatialDI2023会议发布的《空间数据智能与城市元宇宙白皮书》基础上,经多轮修改、凝练和共同努力,最终被基金委旗舰期刊FR录用并于2023年12月28日在线刊出。该成果为促进空间数据智能在虚实世界融通领域的应用,推动交叉研究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学术交流,解决相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瓶颈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该成果也为学术共同体在组织学术活动交流之外如何发挥好智库的优势和作用作出了良好的示范。

Maintained by WAMDM Administrator() | Copyright © 2007-2017 WAMD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