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办!

2023121-2日,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主办的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召开。大会以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为主题,研讨大模型对空间数据智能助力和在空间数据智能方面垂直大模型设计与训练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挑战,促进大模型与空间数据智能相互交叉研究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本次研讨会有近200人参会,现场提问和讨论热烈。

会议伊始,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孟小峰教授做了简短开场白。他指出今天的会议在这个严寒的天气里显得十分温暖、也很特别!特别在于会议没有长报告,全部由短报告和密集的日程安排组成,表明这是一个由GIS+CS组成的有活力的学术共同体!孟教授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大模型和空间数据智能的理解。“十几年前大数据突然蓬勃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不想十几年后大模型的到来仍然如此,只是我们略显从容!大模型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它将数据的复杂性转移到模型的复杂性中,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它的组织机理。”面对大模型带来的机遇,孟教授用两句诗描述空间数据智能的意义所在:“空间作用于数据,告诉它如何计算;数据作用于空间,告诉它如何智能。”空间作用数据如何指导计算,数据作用空间如何涌现智能?似乎答案就在大模型!这便是此次会议的主题!

主席孟小峰教授致辞

一天半的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主要包含:1个通用专题“大模型基本问题”、4个具有垂直领域特色的专题“城市大模型”、“空天遥感大模型”、“地理大模型”、“交通大模型”、1panel1poster展示和2个论坛。

参会人员合照

专题1:大模型的基本问题

《大模型的基本问题》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谢幸博士主持。大模型正成为推动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专题中快手自然语言处理中心和音频中心负责人张富峥博士做了题为《「快意」大模型:理解信息,拥抱智能》专题报告,让与会者了解快手AI团队研发的「快意」大模型及其在商业和社会应用中的潜力。然后,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资深首席研究员秦涛博士展开了题为《构建科学大模型,助力药物研发》的专题报告,让大家看到如何将基础大模型应用于科学研究,特别是药物发现。大模型不仅能从海量生物医学文献中提取知识,还能预测蛋白质突变,并生成针对特定疾病的药物分子。最后,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分享了题为《社会责任人工智能:跨科学探索与前景》的报告,探讨了如何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确保这些强大的工具能够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维护伦理和文化价值。

专题2:城市大模型

《城市大模型》专题由清华大学李勇副教授主持。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力、世界常识的掌握程度及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尽管通用大模型在多个领域都表现出卓越的能力,但其对城市时空问题的支持和理解力仍有较大空间。该论坛旨在集成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城市大数据,进一步通过整合城市的地理、结构和功能信息,使得对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支撑城市规划、智能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应用。专题聚焦城市大模型,研讨了大模型在城市时空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中的现状与挑战,讨论如何优化和定制大模型,以满足城市规划、建筑、交通等空间关系领域的特定需求,以及预见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专题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教授、清华大学电子系长聘副教授李勇博士和维智科技董事长陶闯博士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

专题3:空间遥感大模型

《空间遥感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少华研究员主持。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小时级的快速响应以及亚米级遥感观测大数据时代。遥感以电磁波为信息载体,极大拓展了人的感知能力。随着学科交叉和跨界融合,遥感拓展到更加宽广的感知范围的同时,也带来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专题旨在介绍遥感大模型关键技术、方法及应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陈正超研究员分享了《遥感AI大模型初步认知与实践应用》,超图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卢浩博士探讨了《遥感与GIS一体化智能技术探索与实践》,武汉大学李家艺副教授讨论了《面向高光谱遥感大模型的数据基准与学习范式》,探讨空天信息遥感大模型的应用实践模式,发掘空天遥感大模型跃迁驱动力。

专题4:地理大模型

《地理大模型》由北京化工大学郭旦怀教授担任主持。大模型给地理问题求解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但如何将大模型与经典GIS结合,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之江实验室陈红阳教授展开了题为《GeoGPT地球科学大模型》的专题报告,从地理人工智能底座构建问题开始,探讨地理大模型知识库构建方法;武汉大学乐鹏教授展分享了题为《OGC地理人工智能样本语言国际标准》的专题报告,针对地理人工智能(GeoAI)样本数据的信息模型与共享服务,从样本模型层面、样本质量层面和样本服务层面进行了讨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禹文豪教授展开了题为《“理解时空,工具智能”——探索大模型与GIS结合的两项核心能力》,研讨了如何从时空理解的智能工具构建问题探讨了大模型与传统GIS结合。

专题5:交通大模型

《交通大模型》由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才智副教授担任主持。在交通领域,无论是道路交通还是轨道交通,我国均全球领先。在这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价值的、行业应用数据。由此产生的运营效率提升,以及针对用户的服务能力提升,都将是巨大的。巨大的机遇,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专题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姚尧教授分享了题为《地理基础大模型中的轨迹嵌入方法与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孙磊磊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基于海量时空轨迹数据的“九天 川流”出行大模型》,以及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张勇教授分享了《基于超图神经网络的交通预测模型》,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升各类服务的技术路径。

圆桌论坛

会议特别设置了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刘瑜教授主持,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幸博士、清华大学李勇长聘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王少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郭旦怀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才智副教授担任嘉宾,共同探讨大模型背景下的空间数据智能问题。刘瑜教授提出2个议题:“与目前流行的针对文本和图像的大模型相比,时空大模型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和“哪些重要的问题,可以依赖时空大模型解决”。受邀嘉宾分别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并与现场嘉宾深圳大学乐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静远教授等进行了现场互动与热烈讨论。最后五位教授均在时空大模型发展上表达了积极的态度,并呼吁大家共同推进大模型相关工作进展。

青年论坛

青年论坛由深圳大学乐阳教授以及石家庄铁道大学潘晓副教授共同主持。该论坛由ACM SIGSPATIAL中国分会自2020年以来历届新星和优博奖获得者共10名讲者组成,分别分享了各自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2020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华中科技大学郑渤龙教授、2021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浙江大学陈璐教授、2022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厦门大学陈龙彪教授、2022年度SIGSPATIAL新星提名奖北京大学张帆教授、2023年度SIGSPATIAL新星奖华东师范大学胡吉林教授和2023年度SIGSPATIAL新星提名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雪教授;2020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清华大学徐丰力博士、2022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北京理工大学阮思捷博士、2023年度SIGSPATIAL优博奖浙江大学房子荃博士以及2023年度SIGSPATIAL优博提名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正阳博士。

可以看出,青年学者已经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和中坚力量。

执委论坛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分会分别来自GISCS19位执委。执委老师们积极响应,促成了2个执委论坛。两个论坛分别由分会的副主席和副秘书长,即武汉大学的吴华意教授和桂志鹏教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的丁治明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郑渤龙教授主持。虽然执委论坛被安排在122日上午,议程已接近尾声。但仍然有近百人参会。半天的深入交流,感叹时光短暂,意犹未尽,增进了GISCS领域执委间交流和相互了解,进一步提高了分会凝聚力和影响力。

Poster展示

为了充分利用学术机会,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增添设置了海报与展示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直观呈现研究成果的方式,促进与会者之间的交流讨论,希望能够激发新的想法,发掘新的研究领域,为会议增添丰富性与互动性。海报由专家团队进行遴选,被接受的海报在研讨会现场进行了展示,并有至少有一名作者到达现场参加会议并进行展示讨论。会议共录用了11个海报。与会者利用茶歇时间,积极进行交流,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会议最后,参会代表们合影留念。至此,第二届“空间数据智能战略研讨会”圆满闭幕。

Maintained by WAMDM Administrator() Copyright © 2007-2017 WAMDM, All rights reserved